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小数运算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集合基本运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集合的运算的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
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于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那么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主题
问题1、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由此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集合的基本运算,并让学生观察这样三个集合
集合a={1,3,5},b={2,4,6},c={1,2,3,4,5,6}并让学生思考集合a
查看更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小数的运算的教案,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小数的运算的教案 篇1教学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第42页例6练习十一4、5、7-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解答二、三步计算的小数一般应用题。会列综合算式,会一题多解,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小数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3.6加上1.2的5倍,再减去2.88,差是多少?
(2)3.6加上1.2的和,再减去2.88的差被5除,商是多少?
(3)7.5乘以32除3.2的商,所得的积加上2.5,和是多少?
2、说出下列数量关系:
(1)每天修的米数()=总米数
总米数每天修的米数=()
总米数天数=()
(2)()()=总价
总价()=数量
总价()=单价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2、教学例6
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要求学生先分步列式,然后再列综合算式。(指名板演)
3、比较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最佳?为什么?
教师概括:从两种解法的两个综合算式,它们的联系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这是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第二种解法更为简便。
4、做一做:
p42⑵
让学生自己用两种方法解答,说出解题思路与方法,明确最佳的解法是哪一种。如果题目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要懂得选用最佳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课本p43第4、5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7~10题
⑺水稻专业组有两块早稻田。一块45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3千克;另一块5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45千克。这两块早稻田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⑻小红的身高是1.36米,小强比小红高0.04米,他们两人身高的和是小林身高的2倍,小林身高是多少米?
⑼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⑽先锋小学要用长0.96米,宽0.69米的红纸布置一个光荣榜,这个光荣榜高1.92米,长3.45米。布置这个光荣榜需要多少张这种纸?
板书设计:
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后感:
小数的运算的教案 篇2《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查看更多>>根据您的要求编辑为您准备了以下的“简便运算教案”推荐。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需要教师反复打磨和改进。请仔细阅读以下重要通知!
简便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9、试一试、例10和练一练,练
习十三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和小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的两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把整数除法的简便算法应用到小数除法里,提高学
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1)出示练习十三第l题,指名学生口算。
(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0.2542.540.125812.50.8
l410418100.8
10.25102.510.1251012.5
2.笔算。
做教材第52页的复习题。
要求先说运算顺序,再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
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小结: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没有括号时,如果只有同一级
运算,从左往右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
运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在小数除法和乘法,或者小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里,运
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这节课,我们先按这样的顺序
学习小数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板书:两步计算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9。
(1)出示例9。
提问:第(1)题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2)题
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第(1)题按怎样的顺序算的?为什么?第
(2)题按怎样的顺序算的?为什么?
3.小结:在小数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里,运算顺序和整数相
同。没有括号时,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就从左往右算;如果有两
级运算,就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有括号时,先算括
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4.组织练习。
出示练一练第l题,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算。
5.引入简便计算。
出示;45018900254
提问:这两题能用简便算法吗?根据什么规律可以用简便算
法?(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的主要部分包括: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2. 教学内容:列出要讲解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3. 教学步骤:详细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
4.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达到教学目标。
5. 教学资源:列出所需的教具、教材、多媒体等资源,供教师备课和课堂使用。
6. 评价方法:确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可以是作业、考试、观察等形式。
7. 教学过程安排:安排课堂时间的分配和节奏控制,确保教学进度和学生参与度。
8. 拓展延伸:提供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并调整下一次的教学计划。
我们编辑了“小学混合运算教案”以满足您的实际需求,这份计划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1】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式题,下面我们口算一组题,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说得数。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5-72124+324+3414-4+5
328+918-10260-20428-7+10
2.教师提问: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按顺序做,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教师说:这儿有两组题,请同学们审题后再计算出来。边做边思考:(1)这两组题中,每组题的两道式题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计算结果怎样?
板演。(全体同学做在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稍后,请两位同学把自己做的题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订正)
93+460-186
=27+4=60-3
=31=57
9(3+4)(60-18)6
=97=426
=63
查看更多>>